NO LOGO

关于品牌的真相

教育正在每况愈下,因为发言权落入了那些与私营企业最易串联的学院手中。他们对某些与学校关系日益紧密的企业的所作所为也发出严正的道德质疑—不仅是企业在校园里的活动

全球化公司

公司主要生产的并非物品,而是品牌的“形象”。他们真正干的活并非制造,而是营销。

这项准则已经证明可以财源滚滚,成功的准则也使得各家公司纷纷投入减重比赛:拥有的愈少,薪资列表上的员工愈少,所创造的形象(而非产品)愈打动人心,就愈能拔得头筹。

现今许多有名的厂商已不再制造、推销产品,而是购买产品,继而为其“打烙品牌”,因此这些公司永远在寻觅有创意的新方法,好打造并加强自身的产品形象。

所有制造通过全球化进行分包给成本低的地区

外包的情形滴水穿石。“制造业的外包始于1980年代初,此后几乎遍及所有产业。公司急着摆脱员工,从人力资源到电脑系统无所不包。” 品牌vs产品、合约vs工作等冲突背后的驱动力,正在欧美燃烧,朝临时、兼职、自由职业、在家工作的方向发展;

兼职化,轻量化的公司

想办法切断与雇工的关系,落得一身轻。“要品牌,不要产品”,这句闪亮宣言的弱点,逐渐在全球各地的工作场所显露。每一家企业都要建立兼职者、临时雇员、自由工作者的流动库存,好降低固定费用,因应市场的高低起伏。

聪明的公司偏好将自己视为大量承包商的“组织者”,而非“雇用员工的机构

降低薪资建立临时工组成的公司,已经成了很多公司的诀窍

尽管雇用的模式已改变,大多数有品牌的零售商、服务业、餐厅连锁店却选择戴上经济眼罩,坚称自己提供的工作仍然是小孩子的业余零工。请别在意服务部门如今充斥着拥有多种大学学位的员工、无法在制造业找到差事的移民、被辞退的护士以及老师,还有因缩编而失去工作的中层经理。

临时工已经不是原来的意义上的所谓兼职了,而是低薪工作

服务业的矛盾之一是,服务业在就业市场上的角色愈重要,企业提供工作保障的态度就愈随便。服务产业愈来愈倚重兼职者,此即明证。

原本严格的法律规定雇主要提供丰厚的员工福利,无合理原因开除员工也较美国困难,如今雇主则可推得一干二净。

临时雇员经纪公司已成为一切全包的人事部,假若你雇用员工只想获取、不想付出,交给他们就对了,包括会计、文件归档、制造加工以及电脑服务,一切OK。

临时工已经成了主流

愈来愈多的公司会将完整的企业机能及部门(亦即先前自己包办的工作)外包给经纪公司,而后者负责的不只是提供临时雇员,他们有如出口加工区的承包工厂,还接手管理及维护的工作。

社会化分工已经从原有的工种,到了公司结构性上。

裁掉整个部门,把事情交给“规划完善的临时雇员公司,企业可将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核心事业上,让临时雇员产业发挥管理员工的长才.
雇用并管理员工,并非健全公司的基础,而是专业的工作—是其他人的“长才”,最好交给专家处理,而真正的工作就由一批人数愈来愈少的员工来处理

雇员结构化的公司

微软的双层员工制是就业市场新世纪新政的缩影。位于核心的是高科技美梦:全职的永久员工,享有福利以及丰厚的认股权,在朝气蓬勃的企业“园区”(campus,微软总部)工作并游戏。他们的平均年收入是22万美元,而且这还没把前五名的超级富翁主管算进去。

环绕在这个梦幻核心周围的,是年收入4000—5750美元的临时雇员。 46 这批兼职人员以技术人员、设计者、程序设计师的身份,跟核心成员并肩工作,而且做的工作都差不多。其中大约有1500人已经在公司待了很久,久到让他们自称是“永久的临时雇员”。分辨临时雇员与“真正”微软员工的唯一方法,就是徽章的颜色:蓝色是永久雇员,橘色是永久的临时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