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层层递进的网络
大脑并不是像机器一样由一个个独立的部件组成,而是一套层层叠叠的复杂网络,这套了不起的脑部网络拥有和互联网相似的特征——它没有中枢决策器官。我们以为大脑里的某些区域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现在却发现这些“区域”实际上是网络中的节点和重要中继站。大脑里满是这样彼此连接的网络。
类似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
连接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身体脑”
身体脑系统非常繁忙,它负责维持身体的运转,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你无意识的“自动导航”状态下完成的。你不需要时时刻刻想着维持心脏跳动、保持血液循环、努力消化食物或是过滤尿液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身体脑兢兢业业地完成了这部分工作。
常规低级复杂度,高稳定性,常规执行业务
每一个细胞都像一台小小的计算机,它对外造成影响,同时又受到其他数万亿台“计算机”的影响。这些细胞通力合作,并行处理数十亿个常规流程,在这套庞杂的网络里,它们互相指引,以惊人的速度努力工作、共同决策。
体内的细胞也会向身体脑做出反馈,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调整。所有这些活动都由你体内的生物钟进行协调
身体脑通过三套系统影响全身所有细胞
- 反应极其迅速的神经系统
- 反应较慢的内分泌系统
- 免疫系统
这三套系统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们都与下丘脑相连,这是大脑的中枢控制台,负责汇总所有的信息流,既包括“自动导航”类任务所需的无意识信息,又包括有意识的观察、情绪、意象和想法。
三种脑
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它们又会互相竞争。
- 思考脑
思考脑最重要的特质在于,我们可以想一些并不在眼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
我们不光能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能够思考、幻想、虚构故事,这套脑系统负责有意识的思考、逻辑、分析、综合考量、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做出预判、回顾过去以及深度思考。
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
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它的工作机制有点儿类似串行处理器。 |
- 反射脑
速度很快,处理问题完全是自发、无意识 |
情感网络也属于反射脑的一部分。情绪也会大规模地抄捷径,这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用
- 存储脑
数十亿字节的信息通过全身各种感官涌入我们的大脑,再加上思考脑产生的各种想法,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由存储脑进行判断,哪些应该舍弃,哪些应该存入长期记忆
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多任务并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同步处理多任务”,这意味着你试图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第二种是“串行处理多任务”,这意味着你把多个任务切割成不同的部分,每次完成一部分。
思考脑不会区分这两种类型,因为对它来说,这两种方式同样意味着在任务之间不断切换。
思考脑无法并行处理多个复杂的任务,瓶颈在于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意识的注意力意味着我们能够处理期待的、相关的刺激,同时排除不想要的、无关的刺激。
思考脑无法有意识地专注于多个想法,就连两个都不行,除非这两个任务都非常简单。
在我们“试图”多任务并行的时候,大脑也正是这样做的:你可能觉得自己正在同时做好几件事,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只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地切换,这样的切换将带来严重的效率问题。 |
唯一可行的多任务并行是在特定任务上与反射脑配合,将某些常规性任务交给反射脑自动处理,而思考脑则专注于有意识的思考。
一次只做一个复杂任务,将任务拆解,其中简单的任务用反射脑来做,复杂的仍旧是思考部分来做
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及其环境,但你却试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最终每个任务花费的时间远多于单任务的情况。
任务的切换之间,需要用记忆来恢复之前处理的情况,导致了任务之间的处理时间加长
假设你接到大项目中的一个任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任务只需要30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那么你的伙伴必须等上70个小时。这种情况在结构性的组织中十分常见,别人必须拿到你输出的结果,才能开展自己的工作。由于你延迟了,他们只好先执行另一个任务,最终项目链条中的所有人都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导致时间管理失控
一个人的多复杂性任务,容易间接导致所有人多任务.
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
在任务间隙让大脑休息,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两个任务所处的领域越复杂、反差越大,我们需要的休息时间就越长。
多复杂度任务切换,有一个进入的当前任务的缓冲时间。
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下一个任务补充能量 |
反射脑:总喜欢抄捷径
下意识,反射脑产生的常识性错误
- 内省偏见或乐观偏见:通常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总是认为自己出类拔萃
- 可用性偏见:对所有事件概率的直觉性判断通常都是错的,因为对于那些能被我们记住的事情,反射脑会高估它的典型性;而你记得最牢的通常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事情。
- 光环效应:高估成功人士的能力,同时低估运气和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失败者,我们则会低估他们的能力。
- 美丽偏见:容易高估美人儿的能力
- 熟悉度偏见:熟悉度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 事后聪明偏见:事件发生之后,总是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 怀旧偏见:总爱为过往镀上一层美丽的色彩
- 赌徒偏见:对于某个随机过程,总是以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
- 证实性偏见和选择性感知:倾向于选择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同时忽视那些与结论相悖的信息。
- 刻板印象:总是对特定的人群有不经验证、先入为主的固定印象。
- 损失厌恶:损失已有东西的感觉比得不到期待的东西更糟
- 结果偏见:更倾向于以结果来判断决策的正误,同时却忽略了决策过程的质量,哪怕这个结果可能只是出于巧合
- 购后偏见:买了某件东西以后,我们更容易看到这个选择的好处,同时忽略它的坏处。
- 自我服务偏见:如果成功了,那是因为个人能力出众;而要是失败了,那是因为环境不好,或者其他人拖累。
- 观察者偏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能力出众。而别人成功,无非是环境使然。如果失败了,那么就反之。
- 欺骗偏见:如果必须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倾向于采取欺骗等不道德的手段
- 替代式诱导:不能轻松地找到某个问题的答案,它就会转而回答一个更简单的相关问题;
太多的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性保护性产物,这是需要自己做长期客观痛苦的自修 |
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对管理者来说,要从两位候选人里挑一个雇员,这是一个颇富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简历、前雇主评价、面试评估结果等等。这时候,反射脑会给你一个快速答案,管理者通常称之为直觉。如果这位管理者急着做决定,没有时间仔细思考或是与同事认真讨论,他会特别倾向于跟着所谓的直觉走,而不会意识到反射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换掉了原来那个困难的问题“雇谁最好”,代之以简单的问题“谁看起来最适合这份工作”。而出于美丽偏见、刻板印象、熟悉度偏见、选择性感知和其他偏见,反射脑会立即轻松地塞给你一个答案。
后天捷径:习惯
通过持续的练习,经历过无数个充满沮丧的瞬间,犯下许多错误以后,反射脑终于逐步形成了后天的“快速通道”。思考脑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学到的知识逐渐转移到了反射脑,变成了无意识的行为,慢慢形成了习惯。
习惯的由来,由于反射代替了思考
要想快速学会新的行为和习惯,就应该在每一次训练后立即给予反馈,最好是正向的奖励。
将思维神经锻炼至肌肉反射神经 |
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思考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和时间,而反射脑工作起来要轻松得多。
将生活中一些需要的有用的工作变成自我的习惯,比如如何治疗早起困难这个问题。
简约是复杂的终极形式
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解决方案
简洁的方案背后都是对问题的深刻思考
存储脑
外界的输入越少,思考脑的需求越少,存储脑的档案管理系统就越高效
定时放空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对保持智力生产力和创意来说,这样的放松至关重要。
至关重要的放松,合适的休息至关重要
你需要好好睡上几个小时,让脑子里数以百万计的档案管理员全力工作,不要让那位最多事的客户(你的思考脑)去打扰他们。睡眠期间,存储脑可以调用你全部的脑容量,组织、存储所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和你的思考进行综合,结合档案架深处的长期记忆,填补思维空白,建立富有创意的新联系,最后得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思路。
睡眠中人脑会自动调整数据,听起来有点新鲜。
一刻不停地忙着摆弄智能手机,用琐碎的小任务填满每一秒空隙,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因为你是在扼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减少被智能手机打扰的程度,专注自己所关注的内容,虽然很难,但需要尝试并坚持 |
如何在当前的世界深入思考
需要持续终生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
由于广泛的互联互通,21世纪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无论你在哪里,想要知道什么事情,都能立即得到海量信息。这为文化、科学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然而与此同时,复杂的世界也考验着思考脑的极限,它必须整理、归纳时时刻刻都在增加的大量信息。
这是我们已经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时时刻刻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否真需要我们一个个去处理?还是可以有其他的方法!
乔布斯的评论:等到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的确错综复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有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解决方案。但是,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太过罕见。
深入阅读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前提
安静、从容、不受打扰地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份备忘录,这样的精读与我们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浮光掠影地浏览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这样的日子很少,但确实是必须的,没有深入的反馈和思考怎么会有收获浮光掠影般的读书只是一场徒劳无用的脑力无意义劳动。 |
精读的内容不必是非虚构作品或其他有助于增长知识的东西,读小说也需要与思考相似的技巧:不同程度的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和创造性的思考。
书不分种类,引起你的思考和现有知识结合产生新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对话对思考至关重要
- 对话的第一个层面是“闲聊”,谈话内容常常是中立的事实和各种老生常谈。这种对话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在于维护关系
- 对话的第二个层面是“讨论”,你列出自己的主观看法、观点、意见、信念和价值判断。
- “真正的对话”是谈话的第三个层面,在对话中,你们会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非常难,毕竟我们对话也得看人,不是每一场对话都要有收货,而且周边的人也不定会说出他的想法。但是可以参加一些讨论更容易获得些知识。这就是一些读书会的作用,思想的交流会。
通信是分享已经创造出来的意义,而对话是创造你们共享的意义
增加面对面的沟通,多聆听别人的想法,阐述自己的想法。
要在对话中创造新的意义,你需要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东西,因此你必须提前搜集研究信息,做好功课。然后,你还需要足够的不受打扰的会面时间、专注、归属感、应许,以及持续、广泛、深入、富有前瞻性的思考。 |
让自己大脑出错的原因
分别是: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
随时在线
大多数人已经把“随时随地”变成了“无时无刻”。结果就是,无论什么时间,无论是在哪里,人们总是忙着工作、发邮件、接听电话。于是,我们被牢牢粘在小小的屏幕上面。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还将进一步地束缚甚至奴役我们。
减少电脑、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对自己的影响 |
越来越多无知的公司和管理者希望雇员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保持在线
不是无知,而是无耻,希望别人超时工作,最好是工作和生活合并。
信息超载
随时在线会导致信息超载,你的大脑无法再及时处理、储存信息,也无法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和决策
大量的无用和有用的信息扑面而来,影响情绪,影响思考和信息处理 |
决策疲劳
大量信息,造成过于劳累,决策容易错误,会导致厌烦情绪
决定着手戒除随时在线这个坏习惯,那么必须将离线变成自发的、无意识的新习惯,只在特定时间在线,让这成为雷打不动的铁律 |
分散注意力
过多的琐碎的干扰会摧毁你的大脑,让你无法深入地思考
多任务并行
多任务并行会对智力生产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 由于其他任务的干扰,每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都会变长
每一次切换,你的工作记忆都会被清空、为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大脑必须把第一个任务的信息存入临时记忆并加以抑制,以防它干扰新任务。
损失信息,由于大脑不断地被迫进行背景切换,在工作记忆、临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跳转,所以大量信息永远无法真正进入大脑的存储空间。
损失专注度,或者让你花费更多的能量才能集中精神
会扼杀你的创造力
完全没有时间去精细的创造和发挥
让你无法进行深入阅读和真正对话
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多任务并行会降低聆听和交流的质量,而且很不礼貌
无暇顾及他人,因为你都在忙碌
- 会带来更多压力
如果工程师手上的项目超过2个,那么他不太可能创造出额外的价值;但如果并行的只有2个项目,那么产出的确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当一个项目变得很无聊或是暂时卡壳的时候,转而处理另一个项目的确能带来收益。但若是任务数量达到3个以上,表现就急剧下降。
并行工作,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达到完成多个工作的能力 |
精神压力
压力与表现对比图
- 要求处于理想水平,而且持续时间不太长,那么就能达到最佳表现;
- 要求过低,表现也会低于实际能力,而且自己的感觉不会太好;>要求增加,而且正好与能力匹配,表现会有所改善,也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 随着要求的增加,这种正面感觉也会上升,直至要求变成挑战
要求进一步增加,或是持续时间过长,而且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表现会开始下滑。 |
面对压力,需要及时的释放或者休息
释放的方式:
- 换个环境,寻找一些轻松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忘却烦恼
- 休息,暂时抛开事情,睡眠
慢性压力
- 长期的慢性非高水平压力
省掉早餐匆匆赶往办公室,同样地我们还会省掉午饭和其他休息时间,全力以赴地工作,最后回到家里,继续工作到夜深人静
减少压力的方法
预防不加节制、慢性、反人体工学地使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手机的方式。办法只有一个——定期离开屏幕。
定期离开屏幕!离线充分休息,让过度紧张的身体部件有机会恢复,你的关节、肌腱和肌肉也会因此受益。
睡眠不足
想发挥大脑的最佳潜能,你需要足够的睡眠
缺乏足够的睡眠,你的大脑会损失许多潜能,你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
睡前减少看手机、平板等LCD LED的屏幕,蓝光会影响睡眠,但可以看墨水屏
睡眠不足的人表现得更差。首当其冲的是注意力和专注力,然后是耐心、对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对复杂情况的鉴别力、对风险的评估、对未来的预期、逻辑规划能力、横向思考能力、创造力、革新能力、洞察力、判断力、合理决策的能力、保持兴趣的能力、合理评估情况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对他人意见的接受度、情绪、沟通、热情、性欲、抽象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判断力……无论是智商(IQ)、情商(EQ),还是社商(SQ),都会因睡眠不足而遭到削弱
离线思考为何如此困难
习惯了随时在线的人很难离线
新邮件到达的“叮”一声会让你查看手机。对很多人来说,最轻微的无聊和空虚感也会促使他们停下手边的任何事情,掏出手机。重要的工作,重要的谈话,重要的家庭活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无法阻止连线的巴甫洛夫反射。
容易形成移动设备焦虑症,没有接入网络设备在身边就感觉焦虑 |
如果明知有很多消息正在蜂拥而来,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看手机。那些消息重不重要?是老板发来的吗?或者某个重要客户?事情急吗?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会有什么后果?只要掏出口袋里的手机点两下,所有疑问就会尘埃落定。尽管理智上我们知道,真正紧急的邮件非常罕见,但你依然会不理性地渴望排除“万分之一”的不确定性。
其实没那么多非下一秒要看的信息,大多可以稍微延后看,不需要时时立刻反馈。
你感觉孤独或者不快乐,于是就去社交媒体上寻点儿开心。如果找到了一些能带来兴奋感的东西,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却显然不足以抵消你由此产生的(一点点)不快,所以你会一直寻找下去,形成恶性循环:你越频繁地查看社交媒体,就越无法满足,感觉越不快乐、越孤独;于是你就更需要小小的兴奋感,因此你更加频繁地检查脸书,变得更加不快乐
社交媒体上的只是生活中展现的片面的部分,可能只是希望展现部分,更多的需要从生活中去看全面的情况。
解放疲于奔命的大脑
设定离线的时间
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如果觉得自己真的必须生活在并行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换种方式:继续保持多任务并行,但每天抽出一小时,不受打扰地完成一个任务。
离线意味着最少的干扰,可以将电话设置成震动,耐心工作一段时间,再一次性对电话中的信息回复。其实邮件是个不错的工具,至少它比IM来的频率慢。
很多“夜猫子”其实只是伪装的,他们工作到很晚,并不是因为大脑在这时候表现更好,而是因为整天瞎忙,就连夜晚都被连线摧毁。在这种情况下,请在上床之前离线一小时,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开始。
也就意味着一天的并行业务折腾,到了晚上找个时间好好想一想,而不是直接去睡。
在周日的晚上抽出20分钟彻底离线,用于计划一周的工作,确定最重要的任务是哪些,安排在什么时间去做,并确保每一天都有充足的安静时间。
只能规划一些预期会发生的事情,很多事件都是预期以外。这样每天临睡前的重新评估就很重要。
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请彻底关闭电子邮件程序,把手机交给助理或同事,告诉他/她,除非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否则不要打扰你。如果你不敢离开电话,请购买一台备用机,号码只给有限的几个人,仅限紧急情况使用。
建立勿扰环境,减少被直接打断的时间
尽一切可能减少切换次数
意味着你为单任务和多任务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样你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工作,不会让多任务并行挤占乃至淹没单任务的时间。
对任务进行取舍
工作矩阵
- 紧急而重要:要获得优秀的表现,它们应该占用20%左右的时间。
例如:危机、有截止时间的项目、来自重要客户的抱怨
- 重要但不紧急:要获得优秀的表现,它们应该占用70%左右的时间。
例如:重要会议或项目中具体的进行工作。
- 紧急但不重要:要获得优秀的表现,它们占用的时间不应超过10%。
例如:和团队共进午餐、大部分会议、干扰、电话
-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要获得优秀的表现,它们占用的时间不应超过1%
例如:浪费时间的社交媒体、50%~80%的电子邮件、清理桌面
优先级矩阵
紧急而重要的任务应该马上完成
最影响智力表现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对于这部分任务,你应该立即在日程表上给它划定不受打扰的时间。这些任务如果不能妥善安排,它们会变成紧急而重要的任务,那么你的工作质量就会大幅降低。
如果某个任务不重要但是很紧急,转其他人
永远不要接受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任务
例如社交媒体和邮件最终消耗的时间总是远超你的计划,因为它们太容易上瘾。
发挥最佳效果,必须清楚以下两点:
优先级是什么,不光是工作,甚至包括整个人生?
什么活动能为你带来最大的价值、最多的快乐?
应该清楚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以它为准绳,去衡量每一个选择。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高效。 |
明白生命的优先级,有助于:
- 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 在必须做出重大决策时,你的失落感和压力会变小,同时降低选择错误的风险。
- 避免你匆匆抓住某个机会,却没有深入考量后果。
- 减轻你的工作负担,对于那些不符合优先级的要求,你可以轻松说不。
20%的活动创造80%的效益
本质是告诉你:要提高效率,你得找出那些高价值的活动来 |
法则递进
已经知道了法则:20%的活动产生80%的价值。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4%的活动(20%的20%)产生64%的价值(80%的80%)
法则的三次方
思考:既然4%的活动带来64%的产出,那么1%的努力就会带来50%的回报 |
尽最大努力去做一件事,带来的结果常常会让你快乐,同样会带来快乐的还有磨炼专业技术
很多时候快乐来自你为别人做的重要、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了你自己。工作中20%的活动会带给你80%的快乐,同理4%的活动带来64%的快乐,1%带来50%的快乐,不妨好好想想,这都是哪些事情?想明白以后,在这些事情上,请不要妥协。 |
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是什么?
追求肤浅、短暂的快乐并没有错,尽管长期来看,它可能毫无意义。所以,请花一点时间,思考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最有乐趣,最能增添情趣?一旦想清楚了这件事,你同样可以留出时间来专门追寻。
批量集中处理
- 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
把同一主题的任务划到一个批次里,留出专门的时间来一并处理。
任务的相关性越小,切换的代价就越高,消耗的脑能量也越多,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所以你忘记的东西就越多,犯错的概率也越大
- 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一个批次里
集中处理琐事,非动脑太多的繁琐事情
恢复正常的睡眠
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就寝、起床,包括周末
真的必须在电脑前一直工作到睡觉,请考虑佩戴琥珀色的“防蓝光”眼镜
尽量多动动
晚餐别拖得太晚,也别吃太多,睡前2~3小时内请勿用餐
应对负面压力
合理安排任务,消除慢性压力
停止频繁切换,在一段时间内不受打扰地专注于一个任务
提高耐压能力
既然你不能影响这些因素,那就没有必要去担心它们。取而代之的是,你应该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和改变的东西。
为了维持理想的生产力,需要健康的身体。因此,需要对压力有敏锐的洞察力,拒绝香烟,注意体重,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依赖兴奋剂、咖啡因或镇静剂,对工作满意,保持良好的幽默感,懂得并实践优秀的放松技巧,控制酒精摄入,注意计划截止日期。 |
改善压力平衡
- 要求别太高
短时间的工作负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工作长期超额、过于困难、危险、无聊得可怕,或是太单调。
要了解某人能承受多大的工作负荷,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和本人讨论。谈话的时候应该随时牢记,一个人能承担的工作负荷取决于压力平衡的其他五个方面。 |
- 提供必要的资源
主要责任是为手下人提供公司文化、工具、基础设施、财务支持和人,好让他们漂亮地完成工作,而且,别挡道。
脑力劳动者,尤其是能力高超、富有创意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已经不再接受这样粗暴的态度。
- 提供足够的支持
面对压力,社会支持能够带来不容置疑的正面影响,增加耐压能力
要想达成完美的结果,你不但需要提供建议和资源,还应该提供情感支持
认可、鼓励和肯定。情感是人类智力生产力的发动机。激情、热忱之类的正面情绪会提高智力生产力,而消极、焦虑和恐惧之类的负面情绪则会破坏智力生产力。
肯定式、支持式管理的效果比惩罚式、批评式管理强十倍。表扬与批评的比例至少应该维持在3:1,最好能达到5:1。 |
管理工作最不为人知的秘诀在于:黑锅我来背,功劳你们分 |
- 让工作变得可控、可预测
最重要的一步:学会倾听。感觉到有人认真倾听自己说话,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耐压能力和产出。
说服别人的最好办法是80%的时间倾听、20%的时间说话 |
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不要管得太细。微管理会摧毁专业人士的智力生产力。你可以跟他们讨论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但不要过于深入细节,也别插手告诉他们该怎么做,除非对方主动寻求你的建议。
- 安排休息恢复的时间
身体很擅长应对压力,哪怕是很大的压力也不在话下,只要有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
不要在夜晚和周末过多安排加班和出差,因为这会降低在家恢复的质量。 |
- 警惕早期警告信号
应该注意和警惕团队中的人员的压力信号。团队中对压力较敏感的人员可以充当大家的“风向标”
- 注意面对压力的管理风格
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人可能觉得完全无关,有的人可能觉得是威胁、挑战、危险、侵略,甚至有的人会觉得愉快。因此,人们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冷淡、恐惧、焦虑、逃跑、战斗、抑郁、漠不关心、快乐,如此等。
压力本身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压力。 |
解决方法
光靠意志力是不够
要抵抗近在咫尺、时刻持续的诱惑,难度超乎你的想象。因此,必须改变自我管理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诱惑。
不要光指望你的意志力,哪怕它真的很强大。因为每天意志力都会出现几个低潮期,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可能屈从于诱惑,尤其是在工作日快要结束、你疲惫不堪的时候。
“ABC分析”
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有时候这三部分也被称为“诱因(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
要想改变习惯,我们必须仔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奖励;然后,你可以改变、消除、避免诱因或奖励,或者二者同时改变;又或者你可以保持诱因和奖励不变,只改变中间的行为方式。
在“诱因”一栏中记下你当时的想法,效果可能更好,也可以单独划出一栏来。通过这种方法,你或许会发现某些想法看似合理,其实却很荒谬。
举例:
完成ABC分析以后,你来做决定:是用另一个更好的替代品来换掉原来的习惯,还是保持原来的诱因与奖励,或者做出改变。 |
- 改变行为
可以用另一个更好的习惯把它替换掉
- 改变前因
尽量避开那些“迫使”你连线的诱因
- 改变后果
某个低频/不太愿意做的行为后面总是紧跟着一个高频/想做的行为,那么前一个行为出现的概率也会升高。
最好的结果是,新行为本身就能带来不菲的奖励,这样你就不再需要额外的奖励了。
任何计划要取得成功,90%取决于落实和跟进。
自我奖励和惩罚
反思和提醒
论采用的是哪种方法,都应该在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
必须每天反思,因为反馈和行为离得越近,改变就来得越快。 |